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藥物有用資訊在PTT、Dcard、FB粉專的網友最新推薦以及評價討論大公開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藥物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73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報導者 The Reporter、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PanSci 科學新聞網等,共有273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4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張佩蓉營養師(Q老師)、Penny 지은、林凱鈞等,同時還有63篇留言的反饋,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藥物有關!另外還有關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相關影片還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症狀的各種內容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英文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藥物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藥物是什麼內容吧: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熱度指數:2755
按讚數:2560
留言數:89

#中國提早中止的瑞德西韋臨床試驗
#是證明了瑞德西韋無效 #還是證明了類固醇有害?
今天還欠一篇Lancet,就是WHO洩漏,中國那個提早中止,說瑞德西韋沒效的臨床試驗。這篇比較長,我全部消化完可能要明天早上了。先和大家說抱歉!

但我剛剛第一次讀完,發現一件詭異的事情。為什麼他們用了這麼多類固醇呀.....

1.有高達三分之二(65,68%)的人用了類固醇,平均使用9~10天

2.台灣和美國目前的新冠治療指引,都不建議常規使用類固醇。主因是因為病毒碰到類固醇學理上可能繁殖的更快,而根據之前病毒性肺炎的經驗,都不建議使用類固醇。以下是之前的研究發現:
SARS:不會增加存活率,但可能產生併發症,延緩病毒清除。
流感:死亡和續發感染的風險更高。
MERS:不會增加存活率,但延緩下呼吸道病毒清除。

3.美國感染症醫學會在類固醇的使用一節,有提到中國會廣泛使用類固醇來預防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但目前實證醫學沒有確認支持這件事。

4.作者在文中討論部分,提及本研究的限制,也有承認他們的病人中頻繁的使用類固醇可能會促進病毒繁殖,就像在SARS和MERS中觀察到的。雖然那些研究只是報導到延長偵測到病毒的RNA,而不是活的有感染力的病毒。
The frequent use of corticosteroids in our patient group might have promoted viral replication, as observed in SARS and MERS, although these studies only reported prolongation of the detection of viral RNA, not infectious virus.

5.我相信全世界其他國家,應該用類固醇的比例沒有這麼高。早上提的ACTT trial 還有SIMPLE trial,等詳細資料出來,希望能有用類固醇的資料。這兩個臨床試驗用瑞德西韋組28天死亡率都是8~11%左右,中國這篇則是14%。

我初步的感想是,這篇用了這麼多類固醇,高達三分之二,有可能嚴重的影響對實驗藥物效果和安全性的觀察。甚至可以解讀為,#本篇研究可能間接證實類固醇在新冠治療是有害的。作者在第四點的辯護不夠,應該要把沒有類固醇和有用類固醇的案例也分析看看。不過當然這兩組很可能基本的疾病嚴重度就不同,也看不出所以然。

另外,這篇的治療組和對照組,還有許多基本的條件是不對等的。治療組有幾個不利因素:大於10天才治療的比例稍高(54和40%之比),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人較多。

詳細我明天再寫吧。但已經可以寫結論了。

一句話講完。#我對瑞德西韋的療效是樂觀看待的!

最好早些使用,開始症狀前10天內。不要到重症才使用。另外可能用5天的療程就夠了。要小心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

就這樣了,大家晚安!

瑞德西韋 remdesivir 新冠治療臨床試驗懶人包
https://linshibi.com/p=36382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熱度指數:1601
按讚數:1518
留言數:65

快樂的關鍵之一就是:感到被愛。當我們感受到被愛時,體內的細胞也感受得到。

會不會罹患心臟病,還有其他風險因子可以準確預測,如飲食、運動、抽菸、家族病史等,但即使將這幾個風險因子全都排除,我們發現,有沒有感到被愛、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依然可以相當準確預測出一個人罹患冠狀動脈栓塞的機率或嚴重程度。

要是忽略了那個有療癒力的自我,我們就錯失了一個能天天照顧我們,而且對健康與療癒具有關鍵性影響的良醫了。

取自《自體的療癒》

……………………………………………………………..

各位朋友,晚安:

一個人怎麼看待自我,可以影響身心平衡。具體來說,可以作用在細胞的層次,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很多時候,人們會用負面的方式,看待自己,包括自己的外貌、體重、個性……。這些「負面詮釋」,正在傷害自己。

那些處罰、斥責、霸凌,顯然不只讓對方痛苦,也是在折磨自己。這本書可以提出很多研究、例證,雖然這些道理,不用看這本書就能明白。

有些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有些人難以選擇離開關係,這些都接納就好。但別忘了,不管我們在這個世界遭遇了甚麼,我們都可以選擇對自己良善。不管我們要對誰行善,都要先對自己展開。

祝願您,能努力愛自己,直到不感覺費力!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789991287683820/

……………………………………………………………..

看不見的療癒

【文/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魯道夫・譚茲(Rudolph E. Tanzi)】

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的那個有療癒力的自我,有能力探究種種看不見的成因(譬如,為什麼某些人容易生病,某些人不容易),或思考存在的目的與意義。療癒之所以顯得奧妙,不是因為它無法看見。一個人即使從未思考過療癒反應,應該也會希望過得幸福快樂,而快樂的關鍵之一就是:感到被愛。有人說,當我們感受到被愛時,體內的細胞也感受得到。真的假的?請各位先別急著駁斥這個看似荒謬的說法,看看下面這項研究再下定奪吧。

耶魯大學學者曾招募了一百一十九名男性和四十名女性,以最精準的方式幫他們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方法是將一條細導管穿入受測者的前臂,再連到心臟動脈,並透過顯影劑和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造影技術,將動脈的內部狀態顯示出來,所以血管的管徑大小或栓塞尺寸皆可一覽無遺。和許多醫療處置相比,這項檢查的侵入性已相對較低,但很多人在受檢時還是會忐忑不安。)研究人員發現,認為自己有愛或情感上支持的病人,冠狀動脈栓塞的嚴重程度通常比較輕微(冠狀動脈栓塞是心臟病和中風的主因)。

當然,會不會罹患心臟病,還有其他風險因子可以準確預測,如飲食、運動、抽菸、家族病史等,但即使將這幾個風險因子全都排除,我們發現,有沒有感到被愛、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依然可以相當準確預測出一個人罹患冠狀動脈栓塞的機率或嚴重程度。瑞典學者在一項針對一百三十一名女性所做出的研究中也得出同樣的結論,但另一項研究就令人拍案叫絕了,因為該研究只用了一個問題就得出類似的結論。

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團隊以問卷方式,調查了一萬名無狹心症病史的已婚男性。(狹心症又名「心絞痛」,此類胸部疼痛是心臟病的典型症狀,但發生率並非百分之百。)不出所料,在心臟病最常見的幾項風險因子(如高膽固醇、高血壓、高齡)上得分最高的男性,往後五年內罹患狹心症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二十倍。然而,研究人員還問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太太會對你表達愛意嗎?」結果,回答「是」的男性,罹患狹心症的機率較低(雖然他們在幾項已知的風險因子上得分頗高),反之亦然。在風險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沒有從配偶身上感受到愛意的男性,罹患狹心症的機率居然比另一組高出近乎兩倍。

一如創傷性哀悼,當我們認真看待身心的關聯時會發現,既有的醫療照護所抱持的兩項最常見的假設,其實有待商榷:

•療癒是生理現象,而且會自動發生。
•當自動療癒反應瓦解時,醫生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透過藥物或手術介入。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到,不管是愛或哀傷,這兩種極端的情緒都跨越了身與心的界限。藥物與手術雖然能治療心臟病,但患者如果感到疏離、孤單、沒有被愛,再高明的藥物或手術都可能藥石罔顧。相反地,創傷性哀悼可能造成的種種難以預料的生理影響,是無法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畢竟,一顆藥怎麼可能有辦法處理我們在失去摯愛後十三到二十五個月這段期間內出現的身心不適。由此可見,要是忽略了那個有療癒力的自我,我們就錯失了一個能天天照顧我們,而且對健康與療癒具有關鍵性影響的良醫了。

.

以上文字取自
自體的療癒:後疫情時代的新健康提案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3612
一中心∣https://bit.ly/32mL9HB

一中心出版 1 Center LTD.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熱度指數:1403
按讚數:1292
留言數:54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50例本土、26例死亡;疫苗提早開打,雙北首波只開放到85歲長者;首例疑似AZ死亡,死因為急性心肌梗塞;高速公路匝道口塞爆,車流量比去年端午大減;陳時中針對萬華被指為防疫破口致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新增250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以及1例境外移入,新增26例死亡,分佈範圍仍以新北市13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5例。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疫情沒有很大變化,也沒有突發惡化,還是要謹慎以對,呼籲端午連假不要出門,減少群聚。
 
原訂6月15日開打的日本贈送AZ疫苗,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天提早完成疫苗檢驗封緘,深夜就陸續配發首批50萬劑到各縣市,卻有地方政府抱怨臨時更改時程來不及反應,對此陳時中表示,昨天都有和地方政府溝通,還是以15日開打為原則,但地方政府若提前準備好就可以先打。
 
今天是端午連假第一天,高速公路局為了降載運量進行匝道管制,卻讓各地匝道、交流道大塞一小時以上,也影響到貨車載送物品,甚至有救護車塞在車陣,交通部長王國材上午緊急指示,彈性延長匝道綠燈秒數,緊急救護車可走匝道路肩。
 
■疫情持平,死亡26例仍高
 
今天新增的250例本土病例,為116例男性、1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11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3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5例,基隆市16例,桃園市13例,苗栗縣9例,花蓮縣3例,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台中市各2例,高雄市、雲林縣、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52例中,45例為已知感染源,7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今天基隆確診數名列全國第三,基隆市政府表示,今天新增的16例,有10例跟養護中心有關,其中有9位是住民,1位是外籍照護員。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這個養護中心先前就有確診個案,今天公布的10名確診者在6月3日PCR核酸檢驗時都陰性,是透過前陣子基隆制定的長照、洗腎機構加強版管理準則,在10日再次檢測時篩出來的,市府會針對這個確診機構降載。根據準則,高風險接觸區的院所人員及病友,每3天篩檢一次,第0、7、14天用PCR核酸檢測,第4、10天用快篩。
 
今天另外新增26例死亡,共計為男性17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40多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9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11日,死亡日介於6月4日至6月11日,其中有4例未住院即死亡的案例,包括6月4日即被媒體報導出來的北投一家4口3死案,以及6月7日被發現死於廁所的電視台攝影。今天另有一例10日死亡的102歲患者,則是目前台灣最年長的死亡個案。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人數中,年齡在80歲以上,佔了31.4%,70至79歲比例佔30.8%,60至69歲則有28.2%,總計60歲以上就佔了約89%,除了高齡,大多都有慢性病,今天許多到院前死亡案例就都有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
 
陳時中則表示,疫情沒有很大變化,也沒有突發惡化,這幾天雖然病例有少一點,但還是要謹慎以對,呼籲連假期間民眾留在家裡面,避免外出、減少聚會。
 
下午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公布了昨日的快篩陽性率下降到1.1%,為兩週來最低。柯文哲表示,假日門診沒有開,快篩陽性數會比較低,從大趨勢來看,疫情有慢慢下降,但確診數平均到各區,要使用「熱點殲滅戰」,派出機動隊到社區熱點篩檢,找出隱形傳染者。
 
■疫苗提早開打,雙北首波只開放到85歲以上長者
 
6月4日從日本進口的124萬劑AZ疫苗,原預計6月15日開打,不過食藥署連日加班,提早完成疫苗檢驗封緘,昨天深夜就陸續配發首批50多萬劑到各縣市。但台北市政府認為突然提早打亂節奏,新北市府也委婉表示,如果提早告知比較能準備周全。對此,陳時中表示,昨天都有和地方政府溝通,還是以15日開打為原則,但地方政府若提前準備好就可以先打。
 
台北市此波可運用的疫苗為5.8萬劑,扣掉前五類優先施打者,疫苗數量無法完全涵蓋第六類75歲以上高齡者,目前只夠開放到8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住民,共175個施打據點,明天(13日)早上8點開放網路預約,15日開始接種。柯文哲在記者會中拜託,長者使用網路較不方便,請兒孫輩幫忙長輩輸入(資料),若沒有網路或不方便者,可以請里幹事協助,這些訊息今天晚上會準備好,至於其他75~85歲的長者只能先說抱歉,要按照年紀最大的先打。
 
新北市則獲配8.3萬劑疫苗,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目前數量只夠開放到85歲以上長者,因為長輩行動不方便,將分區、分里、分時段安排接種,安排巴士或計程車接送,預計15日開始施打,相關資訊公布在各區公所官網。
 
高雄市則是第一階段針對87歲以上的長者優先,預計將有3.1萬人優先接種;第二波接種的對象,則是80至86歲的長者;第三波則為75至79歲的高齡長輩,接下來將視中央疫苗撥補狀況再做進一步通知。
 
陳時中表示,這次發送的量當然還是不足以讓大家施打,對地方一定會形成壓力,希望中央地方一起合作,制定分流計畫,避免接種時過度擁擠。第一類醫事人員可以選擇打莫德納或AZ疫苗,第二類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和住民則會透過外展,安排醫護人員到機構內施打,這波也開放洗腎病人施打,會由執行洗腎的醫療院所執行,不限於疫苗接種合約院所。
 
陳時中指出,首批疫苗以一到三類施打率滿9成為目標群,住宿長照機構、洗腎患者也希望打滿,75歲以上則預計施打率55~60%,會根據各地對目標施打群效率,調整第二批疫苗。離島則是以至少9成目標群施打來配送數量,因為離島醫療資源不足,各醫院互相支援不方便,傷患運送困難,所以一次配發較多。
 
至於在4月21日開放一般民眾施打疫苗時,已經接種過第一劑的民眾何時可打第二劑?陳時中表示,因為距離第一劑還沒間隔10~12週,若疫苗陸續進來,還是會讓他們施打第二劑,請專家再評估作法。
 
■首例疑似接種AZ死亡案例,死因為急性心肌梗塞
 
昨天台灣傳出首例疑似因為施打AZ疫苗死亡,莊人祥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經過法醫研究所協助,發現他是冠狀動脈硬化相關心臟病,屬於急性心肌梗塞。
 
至於疫苗能否混打,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現在國內有AZ和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和承辦組長的確都在討論這件事,先前有西班牙非正式報告,德國也有論文報告,雖然此論文還沒完整審查,但看到比較多資料顯示,打AZ後再打BNT/輝瑞疫苗,中和抗體比同樣都打AZ更為理想,理論上先打一個腺病毒載體(如AZ疫苗),再用另一個不同平台如mRNA(如BNT/輝瑞、莫德納),學理上有更強的免疫反應,所以若有基本實證資料,可以考慮這樣的模式。
 
■高速公路匝道口塞爆,高公局彈性延長匝道綠燈管制
 
為了因應疫情,高公局管制高速公路車流量,降為以往連假交通量的一半,在匝道口進行紅綠燈高強度管制,但從昨天晚上9點開始實施後就接到許多抱怨,許多較晚下班的民眾無奈跟著返鄉人潮一起卡在匝道口。今天各地匝道口持續大排長龍,需等一小時才能上高速公路。高公局統計,截至上午10點,車流量比去年端午連假首日少了79.8%,高速公路主線都很順暢,但因嚴格匝道管制,國道交流道車輛回堵到地方道路。
 
被堵住的車輛返鄉人潮,還包括許多運送民生物資的貨車,甚至有救護車,王國材上午視察時,緊急指示高公局彈性處理,針對民生貨車及大客車較多的匝道,請交控中心彈性放寬綠燈秒數,緊急救護車輛可走匝道路肩。國道一號五股交流道、桃園交流道、高雄楠梓交流道,貨運需求較高,會彈性放寬,國道五號有大客車專用道,會讓大客車優先通行。
 
高公局也呼籲民眾將國道留給貨運、大客車和緊急救護車行駛,一般民眾非必要不要上國道,改走地方道路。
 
內政部次長、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則在記者會表示,新北五股、中和、土城、台北市濱江等重要路口的確都受到影響,感謝國人理解,對於物流業者、必須上班的民眾造成不便感到抱歉,不過也因為這樣,讓端午節絕大部分民眾都能留在家裡。
 
■陳時中針對萬華被指為防疫破口致歉
 
昨天有立委在立法院質詢時,詢問這次疫情破口在哪,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回應這一波疫情主要是在萬華散播開來,「這個地方是一個破口」,引發台北市政府不滿。柯文哲在今天台北市記者會上表示,「萬華存在已經好幾百年,病毒不是從外太空掉在萬華,石崇良應該也知道自己失言,除非想被我病歷砸第二次。」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更要求石崇良向萬華人道歉。
 
對此,下午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回應,「指揮中心或者各地政府,發言時有些話語如果講得不夠精確,讓任何人受傷害,我要表達歉意。」他再次強調沒有要標籤化,沒有人願意染疫,或把疾病帶給別人,病毒就是這麼狡猾、無所不在,大家的敵人是病毒,講到特定族群、地區,都會形成傷害,會盡量避免,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對抗病毒。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陳曉威、林彥廷、楊子磊)
 
#延伸閱讀
【病毒的逆襲──斷鏈防線下的社區焦土戰】https://bit.ly/34H0SBA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快篩 #疫苗 #AZ疫苗 #端午連假 #塞車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熱度指數:864
按讚數:815
留言數:20

#解析瑞德西韋在中國提前中止的臨床試驗
之前WHO不小心洩漏的瑞德西韋在中國進行的那個提前中止的臨床試驗,已經正式發表在Lancet。(連結在留言中)
收案237名重症患者,158人使用瑞德西韋,79人為對照組。
執行地點:中國湖北省的10家醫院
臨床試驗驗設計:隨機雙盲有安慰劑對照組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收案條件:發病12天內,胸部影像上有肺炎,血氧小於94%
Lung involvement confirmed with chest imaging
Hospitalized with a SaO2/SPO2≤94% on room air or Pa02/Fi02 ratio <300mgHg
≤12 days since illness onset

治療組:注射瑞德西韋10天。
對照組:注射安慰劑10天。
主要療效指標(primary endpoint):康復時間,定義:住院患者進步到下降2分的天數。
根據臨床狀態給予 1~6 的不同分數,包括死亡6分,住加護病房需要呼吸器或ECMO 5分,住院需要非侵襲式呼吸器 4分,住院需要氧氣 3分,住院不需氧氣2分,出院1分。
收案時間:2020年2月6日~3月12日

結果:
1.總計收案237名重症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派組別,158人使用瑞德西韋,79人為對照組給予安慰劑。

2.治療組和對照組,有些基本的條件是不對等的。原本有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的比例(46%,38%),糖尿病的比例(25%,21%),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比例(9%,3%),似乎都是治療組稍高。

3.治療組大於10天才治療的比例稍高(54和40%之比)。對於同時用藥沒有多加限制,病患可以用其餘有機會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包括抗愛滋病毒用藥 lopinavir–ritonavir,干擾素,也允許使用類固醇。兩組使用干擾素的比例(29%,38%),使用抗愛滋病毒用藥的比例(28%,29%),還有使用類固醇的比例(65%,68%)差不多。

4.用瑞德西韋患者康復時間為21天、死亡率14%,而對照組使用安慰劑平均康復時間為23天、死亡率13%。瑞德西韋沒有顯著縮短康復時間 (hazard ratio 1·23 [95% CI 0·87–1·75]),兩組28日死亡率也差不多。

5.在接受治療時症狀出現小於10天的患者群中,瑞德西韋組的康復時間快於安慰劑組,但沒達到統計學意義 (hazard ratio 1·52 [0·95–2·43])。此案宣稱因為後來收不到案,由於收案數不足就結束了,是否早期治療能有好處,這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

6.副作用方面,瑞德西韋組有102人 (66%) 有報告副作用發生,對照組則有50人 (64%)。瑞德西韋組有18人 (12%) 因為副作用而提早停藥,對照組則有4人 (5%)。瑞德西韋組中有高達7人 (5%)是因為發生了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而停藥。

04b解讀:
1.這篇的治療組和對照組,有許多基本的條件是不對等的,有可能影響結果。治療組有幾個不利因素:大於10天才治療的比例稍高(54和40%之比),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人較多。

2.有高達三分之二(65,68%)的人用了類固醇,平均使用9~10天

3.台灣和美國目前的新冠治療指引,都不建議常規使用類固醇。主因是因為病毒碰到類固醇學理上可能繁殖的更快,而根據之前病毒性肺炎的經驗,都不建議使用類固醇。以下是台灣治療上所描述之前的研究發現:
SARS:不會增加存活率,但可能產生併發症,延緩病毒清除。
流感:死亡和續發感染的風險更高。
MERS:不會增加存活率,但延緩下呼吸道病毒清除。

4.美國感染症醫學會的新冠治療指引在類固醇的使用一節,有提到中國會廣泛使用類固醇來預防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但目前的四篇研究中,有種種問題,無法下確切結論。此外根據SARS和MERS的15篇研究經驗,並無法證明使用類固醇的好處,反而可能會讓病毒清除被延緩。(在胸腔科領域,比較多的證據是在ARDS後,預防之後會發生的肺纖維化)

5.作者在文中討論部分,提及本研究的限制,也有承認他們的病人中頻繁的使用類固醇可能會促進病毒繁殖,就像在SARS和MERS中觀察到的。雖然那些研究只是報導到延長偵測到病毒的RNA,而不是活的有感染力的病毒。

6.我相信全世界其他國家,應該用類固醇的比例沒有這麼高。前面提的ACTT trial 還有SIMPLE trial,目前僅有新聞稿,等詳細資料出來,希望也會有用類固醇比例的資料。這兩個臨床試驗用瑞德西韋組28天死亡率都是8~11%左右,中國這篇則是14%。

7.瑞德西韋組有18人 (12%) 因為副作用而提早停藥,對照組則有4人 (5%)。但詳細審視,瑞德西韋組中有高達7人 (5%)是因為發生了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而停藥。對照組則僅有1人 (1%)。但這我不明白,在用藥中呼吸衰竭可能是表示此藥治療無效而停用,不應該視為這是藥物造成的副作用。且這是一個目前還沒有確認治療的疾病,正在測試藥物的效果,就算發生了呼吸衰竭,為何不繼續用藥下去?因為也沒有別的藥可以換呀。

我初步的感想是,這篇用了這麼多類固醇,高達三分之二,有可能嚴重的影響對實驗藥物效果和安全性的觀察。甚至可以解讀為,本篇研究可能間接證實類固醇在新冠治療是有害的。作者在第5點的辯護不夠,應該要把沒有類固醇和有用類固醇的案例也分析看看。不過當然這兩組很可能基本的疾病嚴重度就不同,也看不出所以然。

這個臨床試驗由於提早結束,又有以上的問題,所以難以解讀。不能說瑞德西韋有效,也無法說瑞德西韋沒效。

要強調的是,此試驗不是因為瑞德西韋看來沒效提早中止的。他是因為收不到新案才中止的。

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
熱度指數:463
按讚數:457
留言數:31

#偏頭痛專一急性止痛藥要注意什麼❓

頭痛患者的治療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使用止痛藥。而常用來治療偏頭痛的止痛藥有分幾種類型,第一類是普拿疼類,第二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第三類的是麥角胺鹼,是老牌的偏頭痛專一急性止痛藥,第四類是翠普登類的偏頭痛専一急性止痛藥物,台灣有英明格及羅莎疼。第五種則是上述止痛藥的複方,通常是加咖啡因以增加止痛效果,很多市售的感冒藥,xx加強錠,易克痛,日本的E VE等,都是這類的複方製劑。

一般來說 ,輕中度的偏頭痛,通常使用普拿疼或是消炎止痛藥效果都還可以。 但如果是中重度的偏頭痛,需要用到複方止痛藥或是偏頭痛專一的止痛藥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但使用偏頭痛專一急性止痛藥仍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

頭痛治療是屬於需要長期與醫師討論,經過多次調整藥物或劑量、療程,找出最適合個人體質的治療方式,進行有效的治療💪

(1) 易克痛或加非葛
▶ 麥角胺鹼加上咖啡因,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偏頭痛止痛藥,效果其實很不錯,又不貴。因此長期以來是很多中重度頭痛的患者很常使用的藥物。 但由於有麥角胺鹼有收縮血管的特性, 周邊性血管疾病(末梢血管循環障礙),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敗血症、 肝/腎功能不全、懷孕、授乳者都不建議使用。
另外這一類的藥物也容易造成藥物過度使用,且難戒除,因此在使用上必須請醫師評估。

(2) 英明格/羅莎疼是翠普登類 #偏頭痛或叢發性頭痛專一 的止痛藥
▶ 理論上在治療頭痛的效果會比其他非專一性的消炎止痛藥或是普拿疼來得好,通常適合中重度頭痛的患者。

(3) 英明格/羅莎疼在使用上仍然 #需要醫師評估
▶ 跟有些藥使用可能會有交互作用增加副作用的機率,譬如不能跟易克痛或麥角胺鹼類的藥一起吃。 另外孕婦,有血管性疾病如心臟病或中風以及高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都禁止使用。

(4) 英明格/羅莎疼是 #處方用藥
▶ 沒有醫師開立處方簽,藥局是不能擅自賣藥的。

(5) 健保局規定一個月醫師只能開 8顆
▶ 除了是藥價高之外,更重要的是英明格/羅莎疼就如同其他的止痛藥,不應該吃過多。

(6) 當止痛藥吃過多可能產生風險,例如:英明格/羅莎疼一個月吃超過10天
▶ 止痛藥有可能越吃越沒有效,且頭痛反而越來越嚴重,甚至可能產生 #藥物成癮性頭痛,導致頭痛的惡性循環。

(7) 頭痛千萬不要忍痛不理會
▶ 除了可能嚴重影響生活,更重要的是也可能導致腦神經越來越敏感,頭痛也會越來越厲害。因此也不要忍痛。

(8) 止痛藥吃效果不好,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 止痛藥效果不好,無論是什麼原因都需要與醫師討論並調整用藥或治療方式。
可能是吃得不夠快、狠、準。
可能是忍到太痛才來吃導致效果不好,頭痛半小時或一個小時內就應該要吃藥。
可能是吃得劑量或種類不對,也會影響效果,這個需要跟醫師討論用藥方式。

另外頭痛治療的主要目標,除了止痛以外,同時也有兩大重要目標👇👇👇

(1) 頭痛治療的重要目標:#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
▶ 最重要的是長期頭痛的 #治療不是只有止痛,更重要的是要 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

(2) #避免頭痛慢性化
▶ 絕大部分偏頭痛都是體質(基因)+多重外在環境因子影響,導致腦部神經血管系統敏感。而慢性化偏頭痛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生活失能,如果發現頭痛頻率增加,務必及早接受治療將頭痛控制住。

⭐這裡提醒大家,頭痛治療不只有止痛藥這個方案,因此當止痛藥吃得效果已經不好,建議要 #考慮及早接受穩定神經的治療,包括藥物,針劑,適當補充品,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這樣頭痛才不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猶如森林大火愈燒愈旺。最重要的是 #要避免頭痛慢性化。
#一起對抗頭痛💪
#破除止痛藥迷思💊

張佩蓉營養師(Q老師)
張佩蓉營養師(Q老師)
熱度指數:1133
說讚數:1112
留言數:21

最近寒流一波接著一波.....許多人爭相跑去賞雪,讓我不禁想起去日本滑雪的美好時光,但別忘了零下的溫度是很致命地,除了要穿得夠保暖,裝備也要很齊全!(就像寒流跑步跟騎車一樣🤓)
因為上週3天寒流,全台就有170人猝死!😱😱😱 除了凍傷.滑倒,最大的⚠️危險族群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所以真的要當心!

🩸 主要是天冷血管緊縮、血壓上升,就容易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CVD,指的是關於心臟或血管的疾病,常見的包括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動脈瘤、心肌病變、心房顫動、先天性心臟病、心內膜炎、以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

🩸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又稱「無聲的殺手」,大多無預警地發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中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根據衛生福利部2014年的數據顯示,台灣平均每27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脂症就是罹患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最根本的還是要控制好血脂肪,不讓心血管疾病找上門,除了使用降血脂藥物之外,吃對食物也可以幫忙清血脂喔!趕緊來看看有哪些食物吧!
👉👉👉👉👉
https://queena337.pixnet.net/blog/post/459698191
(IG不能點,到FB去看吧!😅)

#降脂食物 #遠離心血管疾病
#寒流注意保暖 #看看我的瑪麗歐裝多保暖😆 #希望日本全球疫情都能趨緩
#好想再去日本

Penny 지은
Penny 지은
熱度指數:810
說讚數:770
留言數:40

.
#後面有影片👶🏻
2021/01/02
今天終於可以照心臟超音波了
三歲以下沒辦法冷靜躺好的小朋友
都要喝適量的催眠劑()才能照超音波
燒酒喝完第一管之後還是沒有熟睡
而且一放到床上就發瘋一直要阿婆抱
後來又再加半管再加阿婆唱歌
才真的睡著
心臟科醫師一直說:「他以後酒量可能很好。但酒後應該也會很失控。」
XDDDDDDDDDD
心臟超音波照完的結果
心臟沒問題
只是冠狀動脈有幾處稍微發炎的現象
應該確定是川崎氏症沒錯
(這萬分之一的機率竟然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但好險
算是很輕微的狀況
再加上燒酒今天一整天已經沒發燒了
所以應該可以不用打免疫蛋白
靠藥物治療+後續追蹤就可以了
謝天謝地。
-
川崎氏症屬於重大傷病類疾病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後天心臟病
甚至要心臟移植
所以我們一開始才那麼崩潰那麼傷心
但川崎氏症有黃金治療期
只要在黃金治療期內治療
都可以有非常高的機率痊癒
經過這次燒酒生病的事
真的要提醒每個新手爸媽
小朋友的病程
一定要詳細紀錄
幾號幾點開始發燒
燒到幾度
什麼時候喝退燒
什麼時候塞塞劑
食慾變化
精神變化
如果外觀有起變化的話
(燒酒這次就是全身起疹子+草莓舌+嘴唇紅腫)
記得一定要定時拍照紀錄
因為有時候就醫的當下已經沒有那些症狀
可能會誤以為已經好轉
有紀錄對醫生來說也能更準確的判斷病因
然後我必須說
有時候父母真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因為其實我跟我先生平常都是對燒酒生病這件事
不太有很大反應的人
畢竟哪個小孩不生病的
但燒酒這次發燒+全身起疹子
第一天我們帶去看了小診所
醫生說可能就是病毒疹不然就是過敏
我們怎麼想都覺得不是
所以第二天直接上長庚
長庚的醫生說有點像川崎氏症
並且安排我們四天後再回診
早就已經聽過川崎氏症是什麼病的我
怎麼可能冷靜等到四天後
所以第三天直接上台大
也就立刻辦住院了
雖然這樣一直跑醫院
實在是有點浪費醫療資源
但沒什麼事情是比我孩子的健康還重要
我也很慶幸自己沒有拖延到治療時間
不然會是一輩子的愧疚
-
這幾天真的
非常非常非常謝謝大家的祈禱和幫忙
萬分感謝每個願意花時間關心我們的人
燒酒現在很好
今天吃了兩大碗稀飯
活力也非常旺盛
在病房玩(歡)到想再跟醫生拿催眠劑^_^
應該再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2021我們一定會過得更好♡

#小燒酒的人生#男寶#男寶媽#混血#混血寶寶#育兒#育兒日記#親子#台韓混血#親子日記#親子#Penny_아들#아들#아들스타그램#아들맘#육아#육아일기#육아#육아스타그램#아기#오오티디#우리준준#혼혈#혼혈아기#아빠는한국인

林凱鈞
林凱鈞
熱度指數:30
說讚數:28
留言數:2

不論心情好還是心情壞,又或是用餐之後,總想來點甜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吃「糖」會讓人開心啊!

這是真的!內科專科劉漢文醫師曾指出「當攝入糖後,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大腦產生愉快的感受,而如此美好的回饋作用,更讓人越發喜愛甜食」。人類的舌頭與口腔中,佈滿了由不計其數的味覺細胞所構成的味蕾,當吃進甜食,糖份便會誘使舌上的甜味接收器啟動,傳遞大腦皮質向大腦內發出獎賞信號。再進一步說明,也就是吃甜食後,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就會分泌多巴胺,這是能讓人感到愉悅與幸福感的物質。因此,許多人才會對於甜食,總是毫無抵抗能力!

早在兩千多年前,東方飲食文化中,即有用「飴」的紀錄。在當時「飴」指的是麥芽糖。在古代,「糖」是貴族才能享用的上等奢侈品;而時序至今,糖已成為稀鬆平常的調味料。生活中常見的食用糖,指的是「蔗糖」,依據純度的由高至低可分為:冰糖(99.9%)、白砂糖(99.5%)、綿白糖(97.9%)和赤砂糖(亦稱紅糖或黑糖,89%)

「糖」對人體而言,若適量補充,除了心情會暫時變好之外,對於避免血糖過低、脫水、虛脫,也有一定的助益。但吃糖容易上癮,一不小心就會超標,過量的糖份便會在體內轉換成脂肪,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使思緒運作遲緩,進而使工作或生活品質受到牽連,且幸福感過後,常伴隨而來的是焦慮與失落,易呈現令人不安的精神狀態。「糖」更是誘發多種疾病的源頭,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過敏、多種癌變、臟腑發炎與衰老等,甚至還可能因此招致失智症發生!如今社會進步安逸,能生活無虞且三餐溫飽,但也有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反而出現營養過剩現象,讓健康亮起紅燈!因此,若想擁有健康,就要理性避瘋糖!以下匯集「9種健康代糖」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若想嚐點甜頭又不傷身,那就善用代糖來妝點美味吧!

❶椰糖
由椰子花汁液萃取出的糖份,是東南亞國家主要的食用糖。因其升糖指數相較於其他糖類低,且無經過繁複的加工過程,因此能保留16種豐富氨基酸

❷菊糖
亦稱菊苣纖維或菊粉,經美國FDA 認可為可溶性纖維,存在於植物的細胞中。菊糖是一種天然的多醣體,由許多種植物製造,被認為是一種可溶性纖維。其在消化道中,可作為細菌的食物,進而維持腸道益生菌健全。菊糖(Inulin)與甜菊糖(Stevioside, Stevia)是不同物質

❸木寡糖
又稱木聚寡糖、低聚木糖,係指由2~10個木糖以糖苷鍵連接而成之寡糖的總稱,是近年來新發現具有益生性的一種低消化性寡糖

❹果寡糖
是以蔗糖為原料經酵素加工而成的大分子醣類,難被人體吸收利用,又具水溶性纖維素特性,且無熱量負擔

❺甜菊糖
亦稱為甜菊素、甜菊醣苷,是從菊科草本植物甜葉菊(又稱甜菊葉)中提煉出的糖苷。最早由南美洲先民開始應用,具高甜度、低熱量特點,且甜度是蔗糖的近300倍,熱量卻只有蔗糖的1/300

❻木糖醇
是常從白樺樹、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植物性代糖。木糖醇難以被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因此不易引起蛀牙,所以常被應用在口香糖、牙膏、漱口水、糖果等。對狗具毒性,因此毛主人務必當心

❼甘露糖醇
又稱木蜜醇,是一種白色結晶固體,外觀與甜味如同蔗糖。屬於己六醇,為脫水劑的一種,可作為利尿劑,也可作為甜味劑

❽山梨糖醇
山梨糖醇亦稱山梨醇,是一種天然的植物甜味劑,口感具清新感,常被用於製造口香糖或無糖糖果。熱量每1克約2.6大卡(約蔗糖的65%),甜度則約蔗糖的一半

❾赤藻糖醇
是存在於葡萄、梨子、醬油、味噌、清酒等發酵食品中的天然糖醇。約為蔗糖70%的糖度。不含熱量,亦不造成蛀牙。不會使血糖或是胰島素上升,也不造成腸胃不適

✴️代糖是什麼
代糖意即糖的替代品,又稱甜味劑。可用來增加食物的甜味,其熱量相對低,可降低對血糖上升之幅度。因不含碳水化合物,所以不會影響血糖水平,可增添食物甜味,亦適合糖友應用。又因其熱量近乎零,過重者亦適合食用,以減少熱量攝取。代糖主要分為二類,分別是營養性的甜味劑(可產生熱量)及非營養性的甜味劑(無熱量)

➡️營養性的甜味劑:
食用後會產生熱量,但每公克產生的熱量比蔗糖低。例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赤藻糖醇、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椰糖、菊糖等等

➡️非營養性的甜味劑:
食用後不會產生熱量,又稱為「人工甘味劑」。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已核准使用的非營養性的甜味劑有:阿斯巴甜、糖精、醋磺內酯鉀、蔗糖素、甜菊精、甘草素、索馬甜、甜精等等。美國心臟病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出,攝取過多人工甜味劑會增加中風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代糖停看聽
⚠️因果寡糖難消化,多食易引起腹脹、腹瀉情況,一天建議最多攝取約28公克內為宜

⚠️果寡糖攝取後血糖值不會增高,也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因此糖友可適量攝取,以增添用餐風味

⚠️阿斯巴甜是由笨丙胺酸和天門冬胺酸構成,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少量即富甜味且熱量少,但其不耐熱,加熱便失去甜味。用量為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不超過50公克,例如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攝取不超過3000公克。攝入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而糖友適量攝入阿斯巴甜對血糖無大影響,但仍應以主治醫師指示下食用為宜

#凱鈞有食力
#9種健康代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