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平等 新聞獨家發現在FB粉專、Mobile01、PTT的網友最新推薦以及評價討論大公開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種族平等 新聞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43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州警夫人克萊兒》華盛頓生活、范琪斐的美國時間、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粘拔的幸福碎碎念等,共有1596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5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Yu Lee 李瑜、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奶媽 Naima(高瑞希)、4Gamers編輯部、6185等,同時還有45篇留言的反饋,另外還有YT影片共2個,裡面有楊世光在金錢爆、范琪斐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種族平等 新聞有關!另外還有關於種族平等英文的相關影片還有種族平等的各種內容以及種族平等名言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種族平等 新聞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種族平等 新聞是什麼內容吧: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2020年11月8日
熱度指數:5675
按讚數:5456
留言數:396

《世界周報周六完整版》#Youtube訂閱
—川普即將下台,但川普主義不會死。

*川普輸了嗎?他得到的選票超過2016年,也超過金融危機後順勢上台的歐巴馬。

*他的推特經常散播謠言,他在總統大選辯論時毫無風度,他每次重大演說媒體都必須同步進行事實查核。

*但他的支持者,狂熱的需要他。為什麼?他是美國第一個説出中西部鐵鏽區工人痛苦的總統,那個總統不叫貧窮黑皮膚的歐巴馬,他叫川普。

*川普以美國民族主義情緒左右通吃。他為大銀行鬆綁陶德法案的限制,他替石油業、軍火商爭取補助及史上最高訂單。

但他也替美國工人説話,反對所有美國過去因為全球化而「失去」工作的大趨勢。

他限制非法移民及依親移民,因為他們吃光了美國人民的社會福利,也「侵蝕了美國工人的工作機會」。

尤其中國!他們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以千人計劃把美國的競爭力一步步偷走。在美國許多人眼中,這場美中科技冷戰才是維持美國第一的戰爭!

所以川普輸了嗎?

明年1/20就職典禮上致詞的主角可能不是他,但拜登卻要面對七千多萬選民對他的質疑。拜登只嬴了不到3%的選票:他是一個脆弱權力基礎的總統。

白宮的川普可能會走,但川普主義已永久改變了七十年來的美國。

拜登或許可以比川普把疫情控制好一點,至少依照科學及醫療常識:拜登或許可以開創綠能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在其他的領域,包括關稅戰,包括對中國崛起的圍堵,採取類似的貿易行動⋯⋯拜登必須面對美國製造業衰敗五十年的現實。否則,他永遠不能「癒合」這個國家。

拜登上台,不是民主黨而是民主價值、種族平等及教養的勝利。但民主黨的腐敗、美國政府長期的無能⋯⋯拜登能翻轉嗎?

川普即將下台,但川普主義不會死。

請看11/7日文茜世界周報完整版:並於YouTube 訂閱:

https://m.youtube.com/watchv=2woABwE0NE8

https://m.youtube.com/watchv=rpFtzfICoPg

《州警夫人克萊兒》華盛頓生活
2020年5月31日
熱度指數:2995
按讚數:2079
留言數:297

全美惡夜暴動!!
示威民眾:你怎麼不趕快滾回家殺了自己和家人?!
Fires Rage in Seattle Protests

今晚勢必又是不平靜的一夜。州警大人今天凌晨五點下班,睡醒後,州寶興奮地跟著州警大人身旁蹦蹦跳跳。每到休假日,州寶最期待的就是跟著州警大人一起改造舊車、駕船旅遊、或是在後院紮營野餐。不過,今天有點不一樣,起床不到一個小時,州警大人接到來電,原本應該和平理性的抗議活動一瞬間變了調,暴力事件陸續傳出,西雅圖警方緊急要求州警局支援。

/
這次全美抗議示威的導火線是 George Floyd 的枉死,這名非裔美國男子被一名白人警員Derek Chauvin 壓在膝下長達數分鐘,根據錄影顯示,George Floyd 一開始求饒表明無法呼吸、卻依舊被員警壓得動彈不得,最後送醫不治。

明尼阿波利斯當局的四名涉事警員在事發後迅速遭到開除。四十四歲的Derek Chauvin 被控犯下三級謀殺和誤殺,並於週五被捕。將於周一在明尼阿波利斯首次出庭。若受害者是亞裔甚或是白人,此事件於此應該已經告一段落。但白警殺黑人的聳動議題再次浮上新聞頭條,又一次挑動美國人最敏感的神經。

/
州警大人稍早在西雅圖值勤時,克萊兒擔驚受怕,陪州寶玩時也有點心不在焉。為什麼呢?因為每當警察造成黑人民眾死亡的情況發生,美國民眾就會掀起一波「仇警」風潮。我們住的社區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州警大人是警察,就算不知道,停在車道上的警車簡直是個醒目的標靶。若有心人想找麻煩,絕對可以輕易下手。州警大人離家前,還特地提醒克萊兒要把自衛用的手槍放在隨時可以迅速拿到的地方。

/
克萊兒接下來要講的話可能不動聽,但事實是,每當類似事件發生,仗著種族平等之名,行「仇警」、「報復」、「搶劫」之實的活動就會不斷上演。示威民眾上街盡情破壞民宅、搶劫商家及隨意縱火、焚燒警車,種種舉動都讓理應平和的抗議活動醜態百出。

我必須承認,自己並不瞭解明尼阿波利斯的執法風氣,我也相信美國絕對有種族歧視的警察。但是在西雅圖這個全美數一數二左派的城市中,要找到種族歧視的員警也許難上加難。我不是說一個都沒有,但就算有,他們也很難在這裡為所欲為。西雅圖警方的公權力式微,市區治安的逐漸敗壞所有人有目共睹。原因之一就是民眾及市政府對警方種種不信任、不尊重、不支持的態度。警察盡力取締犯罪、逮捕罪犯,監獄卻愛收不收,檢察官不願起訴,這種破碎的制度怎麼可能會有良好的治安?

正因如此,當新聞畫面全力播放西雅圖市民站出來表達對種族歧視的憤怒及心痛的同時,我真的無法相信大部分的人沒有在消費 George Floyd 的枉死,趁機為自己的政治意圖謀利。果不其然,唯恐天下不亂的 Antifa(反法西斯主義)和 anarchist(無政府主義)團體是第一個跳出來的。接下來則是反川普的一群人、還有西雅圖出名的社會主義團體。最後,別忘了被 COVID-19 的居家禁足令悶到想出來透透氣的民眾。住在美國的人都知道,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延燒的此時此刻,美國依然有一大群人自私自利到連戴口罩保護自己保護他人都不願意。你要我跟我說大多數示威人群是真心對 George Floyd 事件感到痛心疾首、感同身受,我絕對不相信。

/
George Floyd 之死是一樁根本不該發生的悲劇,Derek Chauvin 必須扛起責任、付出代價。但因為一個員警犯下的錯誤,就仇視整個警界,甚至指控全美警察在有系統地殘殺非裔美國人,這樣的邏輯不僅荒謬至極,難道不也是一種歧視?全美國有多少種職業,不論政治界、法界、醫界、教育界都有種族歧視者的存在,但你沒看他們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說所有法官、醫生、老師都在迫害黑人吧?這種惡劣的指控聽在每天兢兢業業、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民眾的警察來說,情何以堪?

和平理性表達訴求,這樣的示威抗議我舉雙手贊成。但當抗議活動演變成一連串暴動,砸毀民宅門窗、搶劫商家及隨意縱火,情況實在讓人不忍卒睹。有人說:「暴力本來就是示威的一部分,這只是民眾宣洩心中怒火的方式。」這種支持私法正義的歪理我實在不敢苟同。有人甚至把美國暴動和香港示威混為一談。仔細想想,香港的示威活動是為了抵抗中共的壓制、以及共產黨對人民權力自由的打壓;而造成 George Floyd 死亡的員警已遭逮捕,目前等候受審。這兩者差異顯而易見吧!

/
接下來,我們把鏡頭轉到一九九二年的洛杉磯暴動 (Los Angeles riots)。一九九一年三月,洛杉磯四名警察沿著高速公路追逐一名駕車超速的非裔男子羅尼.金恩(Rodney King)。他剛假釋,酒駕在公路上飛奔。警察攔住他,並對拒捕的金恩拳打腳踢,亂棍毆打,殘暴場面被拍下,全美輿論譁然。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由十名白人、一名西裔及一名亞裔組成的陪審團裁決四警無罪。判決一出,隨即引發洛杉磯大暴動。

數千非裔美國人湧入街頭抗議,洛杉磯頓時陷入一片火海。聚集在街頭的暴徒隨意攻擊民眾、搶劫、毀損車輛、四處縱火。在幾乎沒有警力的情況下,整個洛杉磯處於無政府狀態,尤以韓國城所遭受的衝擊最為嚴重,上千家韓國商店慘遭洗劫。為了自保,商家組成自衛隊,手持長槍、手槍,在自家店前巡邏對抗暴徒。五月一日,加州國民兵進駐,秩序終於恢復。僅四天,全城縱火上百餘起,五十五人死亡,兩千多人受傷,上千棟房屋毀損。

Rodney King 遭受警方不公不義的虐打,四名參與的員警本應受到懲戒。但這難道就可以合理化暴民的行為嗎?亞裔美國人的家園和商店難道活該遭受報復?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房屋車子被焚毀、生意慘被洗劫一空,又有誰保護這些受害者,為他們討回公道?還是說,在美國只要扯上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其他人的命都不重要了?

/
一九九二年的洛杉磯大暴動,警方完全無所為、也不敢有所為的作法讓洛杉磯損傷慘重。但在二○二○年的今天,縱使有警察在暴動中受傷受到波及,但他們並沒有從前線退下。就算受到示威民眾唾棄,依然堅守防線。

/
州警大人剛到家,滿臉疲憊,全身濕冷,直說這是他看過最糟的狀況,連正規軍隊都進駐,西雅圖市區跟戰場沒兩樣。鬧區店家不是被縱火就是被砸毀、商品被搶奪一空,幾乎無一倖免。示威人潮(黑人白人都有)朝州警大人比中指,往他的方向吐口水,拿酒瓶垃圾往他身上砸,朝他發射煙火、並對著州警大人叫囂,叫州警大人趕快滾回家殺了自己和家人。州警大人雖然身為鎮暴警察的一員,但今天其實大可不去值勤,他有多達兩個月的年假沒休完。然而,就像所有前往西雅圖支援的警察,他們深知西雅圖市區的狀況有多糟,卻依然拖著疲憊的身軀,在冷風暴雨中,全身披掛笨重的裝備,為需要他們的民眾疲於奔命。

/
美國總統川普強調:「一旦發生劫掠,就會開槍鎮壓。 (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很糟糕,似乎在鼓吹暴力。但你想想,當你在家和追劇或睡覺。遠處有民眾正在示威,整起遊行是為了種族平等這種崇高的理想,你覺得一切都很平和。沒想到,理性抗議逐漸演變為暴動,遊行民眾開始沿街縱火、搶劫、毀損房屋。他們的聲響愈來愈近,近到你可以聞到車子著火的味道、近到你可以聽到群眾吶喊聲中的興奮。這時候的你會起身歡呼響應這場示威;還是恐懼到立刻報警?二○二○年的你若報警,警方依舊能夠堅守崗位,盡速趕到現場支援,必要時,甚至動用武力保護無辜民眾的安全;但在一九九二年的洛杉磯,當受害者報警時,警方無能為力,只能兩手一攤,放任暴民毀損民眾家園、殘害人民。事實是,不論你是否支持警方,他們代表的是文明與理智的最後一道防線。當這道防線崩潰傾倒,你才會明瞭自己與暴力邪惡的距離有多近。

/
Derek Chauvin!看看身陷火海的美國!看看身心俱疲的全美員警!看看你做的好事!因為你的愚蠢、因為你自身的種族歧視、因為你不是個稱職的警察、因為你這顆老鼠屎,你害慘了多少正直勤奮的警員?還有多少員警及無辜民眾要為你的愚蠢付出代價?

《州警夫人FUN英文》
Darkness cannot drive out darkness; only light can do that. Hate cannot drive out hate; only love can do that.
黑暗無法驅逐黑暗,唯有光明可以。仇恨無法泯除仇恨,唯有愛才可以。
-- 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金恩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2020年5月22日
熱度指數:2764
按讚數:2027
留言數:79

我相信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把很多本來應該很重要的事,都先放下,以後再說。像我就是本來應該去照胃鏡的,但想到要去醫院,就想還是以後再說,結果防了肺炎,來了個胃炎。我的胃非常不爽,我是二娘生的啊?
 
在國家來講,很多重要的事,也都被丟到後面。
 
像在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州就發生一起白人槍殺黑人事件,本來這種涉及跨種族的案件,在美國超級敏感,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凶手逍遙法外整整74天,在現在疫情稍微緩和了一點,媒體終於有版面上這條新聞了,馬上引爆全美怒火
 
時間回到今年2月23日下午1點鐘,喬治亞州一名25歲的非裔美國青年「亞伯里」(Ahmaud Arbery),像平時一樣在自己家附近社區慢跑,然後,他就死掉了,我不是在開玩笑,亞伯里跑著跑著,突然有一對白人父子檔駕著車、提著槍尾隨他,還下車連開三槍把手無寸鐵的亞伯里打死了!
 
這起命案發生當時,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沒有獲得太多關注,但5月5日這段影片曝光後,立刻掀起輿論撻伐,但更令人火大的是,犯案的父子檔竟然是影片曝光後兩天,也就是5月7日才被警方逮捕,這空白的兩個多月,檢調機構是睡著了嗎?
 
這對開槍的父子檔被捕後向警方表示,他們住的社區最近常常發生竊案,當天他們看到亞伯里跑進一個工地,懷疑他就是小偷,才會拿武器駕車尾隨,還指控亞伯里先動手攻擊他們,他們只好開槍自衛。
 
但隨後曝光的工地監視器畫面,清楚顯示亞伯里兩手空空,看一看就離開,而曾經是運動好手的亞伯里,本來就有在這條路線上慢跑的習慣,也不是第一次跑進這個工地,屋主事後檢查,從來都沒有東西遭竊,監視器還拍到,這個開放的工地原本就有不少居民進進出出,包括孩童和白人情侶,父子檔的說法聽起來有夠沒說服力,但檢調卻非常買帳,讓這起命案差點被「和諧」掉!
 
原來父子檔中的父親「葛瑞格里」,曾經是當地警局員工,還曾經在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擔任調查員,直到2019年退休。巧合的是,亞伯里過去曾犯下持槍、竊盜案,負責的檢察官就正好是「葛瑞格里」的同事,很多人就懷疑,恐怕是因為亞伯里有案底,「葛瑞格里」才「未審先判」認定他是竊賊,就決定動用私刑!
 
這個情節,不用太多法律常識,也覺得謀殺的可能性很高吧?但父子檔本來真的差點沒事耶。第一個檢察官在案發4天後就聲請迴避,因為「葛瑞格里」在她的辦公室工作了30年,但在迴避前她曾經指示現場員警,不要逮捕父子檔。
 
第二任檢察官接手後,還是和父子檔口徑一致,認定亞伯里心理不健康、具有侵略性,是他先出手攻擊,父子檔正當防衛,但這名檢察官的兒子,就這麼剛好也是「葛瑞格里」的同事,還曾經審理過亞伯里的竊盜案,他隨後也聲請迴避。
 
是一直到兩個多月後,命案影片曝光,父子檔才終於被逮捕。一連串的迴避和包庇,讓美國民眾超傻眼,各地上演示威活動,要幫亞伯里討公道,亞伯里的教練也發起「陪亞伯里慢跑」活動 #IRunWithAmaud,號召民眾出門慢跑2.23英里(約3.6公里),全美不分膚色種族的網友,都紛紛響應。
 
一名白人男子更故意打扮得像「鬼鬼祟祟」的竊賊上街慢跑,嗆聲白人嫌晃沒事,憑什麼黑人就該死?
 
亞伯里做了什麼該死的事?他什麼都沒做。
 
讓人最難過的是,當地很多非洲裔對這麼離譜的事,並不是太驚訝。《紐約時報》指出,亞伯里所居住的「格林郡」(Glynn County),居民大部分是白人,只有27%是黑人,這地方就像美國南方很多地區一樣,有著19世紀對黑人任意動用私刑的悲慘歷史。接下來情節,非常的殘忍,有觀眾如果覺得不恰當,請在一分鐘後回來。
 
在1899年的喬治亞,一個名叫豪斯的非洲裔,在兩千名白人群眾的圍觀下,手指耳朵生殖器被切掉,臉皮削掉,再活活燒死,死後屍體還被支解賣掉。
在1918年的喬治亞,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年輕非裔女性透納,被用腳踝吊起活活燒死。還沒死的時候,一個白人將她的腹部切開,嬰兒落地後,被踩死。當時也有群眾圍觀。
 
一百多年後的現在,當地除了能合法擁槍,還能隨身攜帶槍枝上車、去酒吧、進公園,完全不必向任何人報備之外,喬治亞州依一條1863年的法律,仍然允許居民逮捕現行犯,也就是所謂的「公民逮捕權」,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執法人員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抵達案發現場,才有這樣的法律,但亞伯里事件發生後,越來越多人呼籲廢除這項過時的法律,況且父子檔只是「懷疑」亞伯里犯罪,根本不構成公民逮捕的要素。
 
但遺憾的是,父子檔最終也不會被判處,因種族因素犯下的「仇恨犯罪」。被定為仇恨犯罪時,刑期加重很多,但因為喬治亞州是目前美國「唯四」沒有「仇恨犯罪」相關法令的州,當地民權組織只能期盼原本的司法調查和審判「正常運作」,給亞伯里家人一個交代。
 
美國廢奴已經155年了,但歧視問題依舊無所不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的《2019美國種族》報告顯示,45%的民眾認為美國在種族平等方面沒有足夠進展,56%的受訪者認為川普讓種族關係惡化,而且美國的種族歧視,血淋淋反映在貧困率、犯罪率、教育程度、和醫療衛生上。
 
根據美國勞工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管理階層工作中,82.4%是白人,只有8.2%是黑人;2016年美國白人家庭平均資產(17.1萬美元),足足是黑人家庭的10倍(1.76萬美元),而這樣的差異,還導致美國黑人在Covid-19疫情中,死亡率出奇高,尤其芝加哥市的黑人死亡率,是白人的7倍,難道病毒還會挑膚色?
 
大家要知道,美國沒有像台灣全民健保這種東西,看一次病或是單純的病毒篩檢,就很有可能讓經濟拮据的民眾傾家蕩產,而非裔美人經濟條件普遍不寬裕,健康狀況不佳,往往住在人口密集區,做的也不是白領工作,常常需要跟人接觸。當不少白人抱怨在家工作好無聊的時候,非洲裔面對的是沒工作、沒收入、沒飯吃,生了病沒能力看醫生,更別提有些醫院直接放棄救治非洲裔的病患,把醫療資源留給白人使用。
 
好端端跑個步,都會有人懷疑你順手牽羊,美國的種族歧視就是這麼赤裸裸。歐巴馬就曾經表示,「幾乎所有非裔美人在購物時,都曾被跟蹤或密切注意」,包括他本人在內。這點我老公蘿蔔頭就相當有感觸,他是墨裔,小時候只要一走進商店,店員就從頭到尾跟著他,怕他偷東西,讓他非常受傷。結果現在都已經六十歲的人了,走進商店店員如果太“努力”服務他,他都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動機不單純。
 
根據紐約警方數據,黑人和拉美裔民眾被警方攔查盤問的案件,是白人的至少7倍。我後來想想,紐約反恐的時候,我進地鐵,常常被”隨機“叫去查包包,我以前老是覺得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現在想想,還是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我讓我自己好受一點不行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黑人私刑再現 #種族平權開倒車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2020年6月11日
熱度指數:2674
按讚數:2080
留言數:116

《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同時亦是CNN節目主持人Fareed Zakaria認為,這次佛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美連續近2周抗議,並引發的暴動,是美國"四個面向"的長期痼疾一次集中爆發。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判決計畫組織(The Sentencing Project)的許多最新調查數據,例如: 1)調查全美共2000起交通盤查時發現:黑人被警方攔車 次數是白人2倍;而被攔車後進行搜查黑人次數是白人4倍。2) 被警方執法時殺死者,超過半數是非裔美國人; 30歲的美國黑人裡,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位入獄或徒刑,
潛藏在美國日常生活的種族歧視,已經嚴重地反應於警方執法和人權的迫害上,這是一項深刻的佐證。】

{內文}
要如何解讀佛洛伊德之死,野火燎原造成的全美動盪。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同時亦是CNN節目主持人札卡利亞認為,這是美國"四個面向"的長期痼疾,一次集中爆發。分別是:一.種族歧視下的不公司法體系,二.警察執法失據甚至過暴,三.疫情封城下人民的憤怒和絕望,四.國家領導人的缺席。首先是隱藏種族歧視的司法體系。華盛頓郵報舉"懷疑公民"一書(Suspect Citizens),調查全美共2000起交通盤查時發現,黑人被警方攔車次數是白人2倍,而被攔車後進行搜查,黑人次數是白人4倍,儘管平均而言,白人駕駛人數高於黑人。

(CNN NEWS)
女士請你熄掉手上的菸,我現在坐在我的車內,為什麼我需要熄菸,你給我滾出來,否則我會開槍,布蘭德後來(被捕入獄)疑似在獄中自盡

華郵指出,潛藏在日常生活的種族歧視,反應於警方執法,這是一項深刻的佐證。

(PBS News)
被警方殺死者,超過半數是非裔美國人,這是最新的調查,且30歲黑人裡,每十人就有一位入獄或徒刑,這是美國<判決計畫組織>的報告。

(史蒂文森\NYU法律學院教授&美國律師)
許多美國人相信,須用謊言和曲解,讓美國維持"實際奴隸制",所以黑人不斷被定罪為,"你們不是完全的人類","你們尚未進化",黑人不能做這 不能做那,這種邪惡的"美國奴隸制",於是創造出白人至上主義,美國人非但沒有保護或解放黑人,還反其道而行,美國司法體系無法對黑人性命負責,我們甚至還不斷強化,"黑人的命不是命","黑人的權力不重要"

(不要開槍)(我不能呼吸了)

其二美國警方的執法權和強大警察工會代表的政治權力,是白人至上 富人菁英下的產物。2014年,43歲 六名孩子父親的迦納,因涉嫌賣私菸被舉發,沒有武器的他, 遭紐約警方鎖喉壓制致死。

(CNN News)
當警方強壓迦納的頭在地上,迦納不斷呼喊 (我不能呼吸了),迦納很快就沒有生命跡象,(我不能呼吸了),而2014年8月,18歲非裔青年麥可布朗,手無寸鐵遭白人警員射殺死亡,他的死亡也引發數日大規模抗議,以及家鄉佛格森市的暴動,當數千人湧進街頭要求"正義",開槍警員以無罪結案,(我們對這一切已受夠了)

(札卡利亞\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CNN主持人)
過去數十年來,美警被備予越來越多的武裝,越來越大的空間實質權力龐大,當我旅行各國時,美國警察武力令我深感不同,美國警方猶如軍隊一般武器精良,對許多國家而言,(美警)武備幾僅次軍備,另外,美警有工會 檢察系統和法律,使得要解職一位失職員警幾乎不可能,即使有充分的法律證據

(抗議群眾)
正義 沒有和平 沒有種族平等 沒有和平

對結構性痼疾的失望和憤怒,加上新冠疫情造成的大封鎖,3個月來,全美至少4000萬人失業,造成的龐大不確定感和恐懼,札卡利亞認為,是這回全美串聯抗議整整數十天不停息的心理因素。最後,政治領導階層的煽動和居中分裂,包括札卡利亞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都批評,川普火上澆油,幾乎是煽動內戰的所做所為,"一度把美國帶向存亡邊緣"。

(札卡利亞\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CNN主持人)
美國人通常能被有同理心和勇氣的領導人感動,即使他們的語言,難以被完全認同,例如羅伯甘迺迪,當時他懇求印第安那州民眾,在馬丁路德被殺後,不要尋求暴力,
例如亞特蘭大非裔市長巴藤斯,這次她對市民的呼求

SB(巴藤斯\亞特蘭大非裔市長)
我今天看到街上的燒殺擄掠,亞特蘭大已經變得不是亞特蘭大,這不是示威,這也非馬丁路德傳承下的精神,這是暴動,你們在侮辱我們的城市,你們在侮辱佛洛伊德的光,侮辱每一位被不公殺害的美國人。我們該有更高的格局,有更高的格局,作為一個城市,有更高的格局,作為一個國家,回 家 吧

(札卡利亞\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CNN主持人)
但在國家領導人層級上,他只全力分裂,毫無癒合全國之心

(札卡利亞vs. 妮可瓊斯/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記者)
有人說,這次全美抗議將幫助川普連任,因為非裔群眾逾矩的畫面,將引發部分白人,甚至許多白人的不滿

(妮可瓊斯/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記者)
或許會(助川普連任) 或許不會,但這種"非裔群眾爭取權力","非裔人民要求法律正義",會幫助川普連任的這些言語,其實等於挾制非裔美國人,成為白人政治的人質,
我不認為這是非裔美國人的盼望

(我不能呼吸了) 別開槍 我們要什麼 (正義) 什麼時候要 (現在就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3KkmwsCD8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6.07《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BU373ivlM

羅比媽的育兒與實驗廚房
2020年6月2日
熱度指數:2165
按讚數:1520
留言數:100

西雅圖暴動夜未眠😭

這兩天心情非常沈重
台灣的大家或許也多少能從新聞媒體上看到這篇報導
美國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種族暴動
.
美國在這個週末超過30個城市有示威者上街抗議
導火線正是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George Floyd 遭白人警員用膝蓋強壓頸部數分鐘導致送醫不治死亡
.
大西雅圖區很多城市,過往我對於類似的新聞也只是痛心,但說實話總也沒有太深刻的恐懼,覺得這些都只是離我好遠的新聞罷了。
但這波暴動延燒到我所居住的市區,就在我家樓下!隨著時間湧入大批抗爭的人潮、癱瘓所有街道,甚至有暴民或幫派份子混人人群趁亂掠奪和縱火,我家樓下的警察開始投放催淚瓦斯並封鎖高速公路,當晚便宣布了宵禁。(亞特蘭大、洛杉磯、和費城也都實施宵禁了)
.
美國的種族歧視是個不攻自破的粉紅色泡泡
非裔、亞裔、墨裔只要在美國生活,難免不受到歧視
大家嘴巴上不好意思或不願意承認歧視,但這就是個骨子裡根生蒂固的思想
我是黃種人,可能很難對非裔美國人受到的歧視感同身受,但不免也對於各種黑人被白人警察基於種族偏見而執法過度的行為,最後警察都在白人法官、白人陪審團之下被宣判無罪的結果感到十足憤怒。
.
是時候應該站出來抗議、讓美國當局再次正視這個「國王看不見的歧視」
跨世代的痛苦與無聲者的悲痛我們都忍很久了!非裔美國人更是忍無可忍,他們背負了美國不光榮的歷史,長年以來在職場、在學校、在社會中原本就已經遭受各種無形歧視的他們,對白人警察以武力虐死自己的同胞該如何嚥下這口氣?(目前Derek Chauvin已經被指控最輕的三級謀殺與過失殺人罪被捕,但同時涉案的三名警察只有被開除卻沒有相應刑責?!)
.
我對於抗爭行動、各種遊行絕對支持,甚至願意走上街頭和他們站在一起,即便沒有辦法真正終止White Privilege(白人特權),但社會大眾有權利知道、更有義務一起抗議各種種族歧視造成的不公。
.
既然是示威遊行、既然是抗爭行動
偶有情緒激動、或是與警方衝突的反抗過程當中造成推擠、破壞
我個人認為是正常的,我寧可相信大家並非蓄意造成
就像香港為了爭取言論、集會、遊行、工作、生命的自由與權利、走上街頭抵抗中國共產黨的壓制,沒有人應該被稱為暴民。
.
但是我對於這些蹭熱度、假裝揮舞著「種族平等」的旗幟
卻大搖大擺趁亂行「洗劫商場」「破壞店面」「仇警/毆警」「縱火」之實的人/幫派份子感到可恥
不論是什麼種族,這都是犯罪!天理不容
.
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在地的店家失去了收入都已經生存不易,這些趁亂四處砸毀店家與商場、拿著購物袋或箱子進去洗劫精品或服飾的人就是強盜、別跟我提什麼種族!

#請問你要抗議最後卻去LV拎了好幾個包包
#或是Apple掏了幾個平板和手機
#是在哈囉?!
.
就是你們這些自私、無良的行為反而讓社群媒體忽略了「種族歧視」的議題,反之一幕幕「光天化日搶劫縱火」的影片大肆傳揚。這不僅無法讓大家正視重要的核心問題,反而更使人誤解為「黑人就是這樣」「你們就是這樣才活該被歧視」,更可惡的是這些四處洗劫的人各種民族都有、更讓我覺得倫理道德偏差真的不分種族,各種膚色都會有這種道德淪喪、顛覆三觀的老鼠屎!這種人被警察武力鎮壓只是剛好好嗎?

=========================
今天我還能坐在這邊打字,已經覺得自己萬分幸運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暴動現場離得這麼近
這邊也要感謝所有理性抗爭、和平訴求的所有參與者
不論是什麼種族,但人權不容忽視!

圖片中是Kentucky州有名白人警察落單,被示威者逼到角落,就在這危急的情況下,許多黑人民眾紛紛站了出來,他們勾起彼此的手臂,拉起人龍圍成圈,將這名白人警察包圍在內,用肉身來保護他。

還有西雅圖的街區出現了許多志願者,攜家帶眷走上街頭清掃、擦拭髒亂恢復市容。看到這些美好的片段讓我感動落淚、這世界還是很美好的。我們不要放棄希望好嗎?

希望所有居住在美國的台灣兄弟姐妹們,你們都好、都平安!You will be in my prayers

#MayGodBlessAmerica
#BlackLivesMatter
#LootingAndViolenceIsNotOkay

Yu Lee 李瑜
Yu Lee 李瑜
2020年6月4日
熱度指數:4996
說讚數:4961
留言數:35

今早起床後,我看了兩則讓我忍不住哭出來的新聞,一是大象媽媽死掉的訊息,二是黃氏兄弟的告白影片。

大象媽媽的新聞我是跳著看的,看太仔細我怕一早會淚灑公司。內容就是一隻懷孕的大象媽媽因為肚子餓吃了一顆放在地上的鳳梨,殊不知那顆鳳梨裡頭被有心人士放了一顆手榴彈,懷孕的大象不忍飢餓立刻將鳳梨一口咬下,嘴巴立刻重傷,她帶著傷在村子裡走來走去好幾天,最後慢慢爬到河裡將頭埋在水中,還是帶著肚子裡的寶寶一起死掉了。

緊接著是黃氏兄弟的影片,因某週刊的爆料,以「百萬youtuber居然約X」作為文章標題,不僅毫無同理心的揭露他人隱私,更讓黃家弟弟被迫以最痛苦的方式揭露自己的性取向。影片中他哭著跟媽媽講電話,希望媽媽能接受自己的對話,隔著螢幕都讓人揪心,好在,他的媽媽平靜又溫柔的接住了從高空被扔下的他,給他最直接的支持與鼓勵。

這個月有好多關於生與死的新聞,讓人看得心好累。有時我真的覺得,人類是這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相較於生禽猛獸因本能而掠殺,我們則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筆直迫害與霸凌他人。

我以為平等這件事是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是理當存在的,但看著木村花的霸凌事件、George Floyd的死亡新聞、大象媽媽死得不明不白、黃氏弟弟遭到媒體迫害,還有晚邊才看見的球隊集體性侵事件⋯⋯ 心中不免浮現了幢幢陰影。只能希望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都能主動對身邊的家人、朋友、小孩深入討論「平等」,性別平等、種族平等、生命平等,也要時時關懷身邊的人,是否有出現反常的情形。

世界越來越亂,資訊的快速傳遞更常常讓人忘了身為人最基本的尊重。

但我相信溫柔且正確的教育才是解決所有仇恨的根本。

以上,同學們晚安。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2020年6月11日
熱度指數:403
說讚數:397
留言數:6

#一杯咖啡看時事
在荒謬經驗中,痛苦是個體的;一旦產生反抗,痛苦就是集體的,是大家共同承擔的遭遇。反抗,讓人擺脫孤獨狀態,奠定人類首要價值的共通點。
.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卡謬 · 《反抗者》
———————
全球都在抗議,真的都是疫情惹的禍?
全世界都在喊不要種族歧視,到底發生什麼事?
全新抗議手段出現了,你知道在哪裡嗎?
.
趕快跟著 Y 編往下看,了解地球發生的大小事吧!
.
喜歡貼文記得點兩下,想晚點再看 右下角收藏不能忘~
然後打開推文通知,別忘記好東西要記得分享給朋友啊ヾ( 〃∇〃)ツ
———————
💥憤怒與疫情的距離
全世界的人民都怒氣衝天,難道都是疫情惹的禍?
.
精確地說應該是問題早已存在,只是因為疫情導致情況更為壓迫,民眾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但是,世界各地憤怒的原因真的都相同嗎?
.
Y 編邀請小啡一起來判斷!
———————
💥黑人的命也是命
好的時間來到五月底,一名 46 男子在街上遭警察攔截,員警不知何故有點激動,將男子壓制在地鎖喉處置,卻不慎壓迫到該名男子氣管,導致佛洛伊德當場窒息身亡。
.
好巧不巧的是,佛洛伊德是黑人。
.
於是當去世的消息傳出,不少因疫情期間、因為家庭擁擠沒有防疫空間的非裔家庭,不滿情緒整個炸裂,從明尼蘇達州開始,為種族歧視發聲的抗議一路蔓延到全世界。
不只英國、法國戰火四起,加拿大總理更奉上膝蓋,為多元種族國家做出表率。
而澳洲不僅聲援這場全球的黑人種族抗爭戰線,更另起話題,針對國內「消失的世代」在社群上發起對話,討論原住民與白人混血兒,那些被剝奪身世了解權的歷史傷痕就此展露在網路世界。
.
而且小啡知道嗎?啡聞的上一篇就是向種族平等致敬(你是不是還沒按讚?)
———————
💥烏克蘭也有黑警
因著美國種族歧視抗議風潮,全球吹起了一股對不平等的憤怒情緒,於是藉由民眾走上街的行為,我們才知道黑警不只發生在香港,遠在歐陸的烏克蘭也有這種不良生物存在!
.
數千名烏克蘭人走上基輔街頭,抗議政府行之有年的貪腐與包庇案,矛頭尤其針對應該保護民眾的警察、以及長期把持警力的內政部長。
這位大哥無論總統是誰、內閣有沒有變,六年了屁股還是坐得牢牢地🙄
.
而民眾所有壓抑的不滿,在五月底炸了。
事情是這樣的:一名年輕女性進入警局準備到案作證,卻被警察性侵虐待,震驚與憤怒讓壓抑的烏克蘭民族整個都不爽了,於是讓黑警的問題被全世界都知道了。
———————
💥一戰火藥庫蠢蠢欲動
5 月 8 日開始,斯洛維尼亞的人民在社群上號召人們:給我離開自家陽台,踩上腳踏車修鳩去抗議!
.
由於自家政府新總理是一位對權力充滿渴望的老政治人物,跟右派的匈牙利領導人統一陣線,對國內輿論多有限制,不僅媒體受到影響、更引導媒體變得更仇外與資本主義掛帥,只為資方、得利方站台。
對了,當然也要幫掌握民眾民生大權的政府說話,不然他們家的媒體可開不下去啦!
.
而由於此次疫情發酵,烏克蘭政府更像是找到了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可以順利限制人民的活動集會自由,總統大大正要吶喊真是天助我也的時候,斯洛維尼亞青年直接一個打臉,在社群上呼籲大家騎腳踏車上街,運動有助身心健康、還可以不悶在家,最重要的是看政府吃鱉,光想就是爽阿~
不過國內受疫情影響死亡的人民,大多為 80 歲以上的年長者也是讓年輕人敢出門的一大主因啦~
———————
💥黎巴嫩人民真的受不鳥ㄌ
鏡頭轉到貝魯特,黎巴嫩的首都。
位在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經歷了數次的政府倒台、上台,人民再也無法忍受政府的壓迫。
從去年十月開始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對人權的忽視、人民沒有參政話語權等諸多不滿。
因為過去三十年來,上台的領導者只為自身利益打算,全然不為人民考慮一下,開著坦克車往人民渴望的和平繁榮反方向勇往直前。
.
不過,這種聲浪並非全民共享,一群對政府有意見的年輕人,在抗議現場與政府擁護者當街槓上,憤怒的抗議者們表示他們被陷害了!
他們認為有惡意人士混跡在人群中,讓兩方人馬出現口角衝突。
.
中國宛如世界獨裁者的榜樣,所有在香港發生的狀況都在其他地方真實上演,一場蓄意為之的衝突,讓政府堂而皇之的暴力鎮壓,民眾一個怒啊!
於是磚塊飛起來了、警察的催淚彈也出動了,這場衝突持續到晚上,不僅導致房屋起火,也讓50名民眾受傷。
———————
💥小啡來說說想法吧!
看到這裡的小啡除了給自己一顆愛心,也不妨回想一下,你知道近期還有哪些示威行動正在發生嗎?你認為這些抗議有沒有共通點?為什麼呢

底下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LesCsNews #BlackLivesMatter #Manifestation #Revolte #America #Canada #國際新聞 #國際時事 #時事#公民筆記#語錄 #啡聞1cc #卡謬 #反抗者 #抗議 #示威 #黑警 #武肺

奶媽 Naima(高瑞希)
奶媽 Naima(高瑞希)
2020年12月24日
熱度指數:285
說讚數:283
留言數:2

【今年是 Anna Wintour 最衰的一年,但她竟然升官了】

時尚產業有則大新聞,康泰納仕集團在本週二(15日)正式任命 Anna Wintour 成為康泰納仕全球首席內容官以及《 Vogue 》全球編輯總監。

簡言之,這位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女強人又升官了。

康泰納仕首席執行長 Roger Lynch 直接在聲明中大力表揚:「 Anna Wintour 的升職,代表著集團的關鍵時刻,我深信她絕對有能力連結讀者與時尚的關係,同時並培養業界最傑出的新人,她是媒體業最厲害的高階主管。」

實際上, 2020 年對 Anna Wintour 來說並不好過,畢竟這份升職聲明尚未出爐之前,外界皆是傳聞她即將被集團拔除。

/

隨著「佛洛伊德之死」事件爆發,美國正處在抵制「種族歧視」的氛圍裡。

然而, Anna Wintour 今年卻陸續遭員工踢爆美國版《 Vogue 》辦公室中,有半數以上皆為白人員工,非裔職員非但毫無升職機會,甚至沒有受到合理對待,薪資與同期白人職員有差異。

Anna Wintour 頓時成為「白人菁英主義」代表,遭到鋪天蓋地謾罵。

事發後 Anna Wintour 發聲明道歉,稱自己「找不到方法提升辦公室的多樣性」,不過並沒有被普羅大眾接受,還被媒體當成標題訕笑一番。

就連之前待在 Anna Wintour 身邊的非裔編輯 André Leon Talley 接受電台採訪時也嘲弄:「 Anna Wintour 說她種族平等?是嗎?我不認為她會讓任何事情阻擾她的白人特權。」

/

同時, Anna Wintour 還被指責將「瘦即是美」捧成主流審美, 美國版《 Vogue 》選用的模特兒都是又高又瘦,就連 Anna Wintour 編輯助理們清一色是高瘦美女,讓媒體質疑她身為時尚圈龍頭,但對美麗的定義太狹隘。

這都不是雪上加霜的。

疫情越發嚴重,支撐著 Anna Wintour 權力的 Met Gala 創辦 72 年以來首次被迫停辦。

這場晚會自 1995 年 Anna Wintour 掌舵後,將 Met Gala 的藝術性與商業取得平衡,打造品牌價值和高額收入。

今年停辦, Anna Wintour 難免有折翼之感。

再來,康泰納仕打從 5 月 1 日起,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的員工薪水通通降低 20%,降薪策略將持續 5 個月,甚至還有人被裁員,與雜誌長期配合的外包攝影、兼職寫手接案量銳減,這件事曾經在 Twitter 上引起討論。

另外,眼見康泰納仕全球不同刊物的多位高階主管紛紛離職。

像是中國版編輯總監張宇、康泰納仕中國總裁 Sophia Liao、 《Vogue》西班牙版負責人 Eugenia de la Torriente 、《Vogue》德國版負責人 Christiane Arp,就連康泰納仕義大利公司首席執行官 Fedele Usai 宣布將於 1 月離職。

看著集團風雨飄搖, Anna Wintour 自然被懷疑是下一波離職的人,誰都沒想到執行長 Roger Lynch 不但力保她,還讓她升官。

/

Anna Wintour 在時尚出版界的貢獻,在於她擅於將高高在上的時尚走入民間,不介意跟流量明星與政治人物掛鈎。

歷年美國版《 Vogue 》封面會看到像是 Kim Kardashian 、美國前總統夫人 Michelle Obama 等人物,這些人乍看好像都覺得跟高山流水的時尚很不搭。

但這就是 Anna Wintour 的理念:

你不呈現讓老百姓感興趣的東西,不讓這些東西走入大眾,時尚就僅是一群文青自嗨罷了。

Anna Wintour 的「時尚大眾化」有時受到時尚圈詬病,更有網友笑她是想賺錢想瘋了。

但不可諱言地是,她為美國版《 Vogue》締造買氣跟話題性,讓越來越多時尚門外漢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這些看似高山流水的設計,以及設計師們背後的風格和故事。

面對危機四「竄」的 2020 年, Anna Wintour 的升職象徵著她卻有過人之處,讓執行長不惜一切都願意保住她。

她未來要如何帶領全球《 Vogue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載: #Adaymag

https://www.adaymag.com/2020/12/18/anna-wintour-career-advises.html

4Gamers編輯部
4Gamers編輯部
2021年4月8日
熱度指數:229
說讚數:227
留言數:2

米哈遊 (miHOYO)多平台新作《原神》再有爭議,有玩家抗議《原神》強調人種主義、戀童癖、膚色問題,並且在推特發起抗議熱潮,認為原廠應該要迴避這些設計。⁣

這次《原神》被海外玩家集體抗議的內容如下:⁣
📌疑似醜化印地安人的丘丘人設計⁣
📌NPC 設定太幼疑似戀童癖⁣
📌深膚色角色性格設定還有比例太少⁣
📌帳號安全性問題⁣

丘丘人問題在於,之前米哈遊某支影片曾經提到「如何以現實世界的少數民族作為角色設計基礎」,丘丘人在各方面來說算是反映出某種現實世界存在族群而誕生的角色,而恰好丘丘人在遊戲中的定位正好是主要敵人之一,因此便有玩家對此設定非常不滿,認為遊戲當中的這個設計並不好笑。⁣

第二個爭議點 NPC 設定太幼,起火點在於花店角色芙蘿拉在設定上明明是個大人,但是人物模組卻異常的年輕,甚至說很像小孩子,因此也有聲音認為《原神》在 NPC 美術設計有點太「蘿莉控」。⁣

其次是深膚色角色凱亞、辛焱被玩家點名,認為這些角色的膚色較深但是在設定上卻是外國人,不能理解膚色較深的人種為何會被當作外國人,且某段劇情有提到凱亞眼罩下的膚色略淡,此舉再度挑起膚色禁忌。⁣

再來就是有玩家抗議米哈遊對於《原神》帳號保護措施不足,應該要追加兩段式驗證,認為即便是被駭客入侵的情況下,原廠也不會採取任何對應措施。⁣

有相當多玩家在推特響應抗議活動,從現有的關鍵字來看(#dobettermihoyo、#couptegenshin、#boycottgenshin),歐美玩家的反應可見一班。⁣

💬海外發行經驗不足誤踩雷區⁣

相較於亞洲地區,歐美國家更為注重這些原型設定,確實《原神》作為一款面向全球發行的遊戲作品,的確是該考慮針對上市地區的風土民情客製內容,然而往往在實際上並不可能在每個細節面面俱到。⁣

這樣的現象並不只有發生在遊戲作品身上,近年來影視作品在強調「種族平等」議題上更是花了不少心力,從一些相關作品的演員選角上就能看出來。⁣

也正因為作品本身很難做到相當精實的在地化(畢竟成本考量),無形中也會讓廠商在內容創作上選用更謹慎的策略,寧可被外界批評矯枉過正、重視政治正確,也不願背負歧視的罵名。⁣

不過仍舊很意外米哈遊竟然會將丘丘人設計理念講得這麼直白(詳見下方影片),可以合理推斷米哈遊接觸海外市場的經驗不足,沒有明確意識到這樣的說法可能會在接下來想打入的海外市場掀起波瀾。⁣

《原神》的推出,確實讓米哈遊在全球遊戲市場取得了立足之地,然而相較於其他同業前輩,還在努力站穩腳步的米哈遊在此次事件算是上了一課。⁣

💬飽受批評,然而營收未受影響⁣

近期在歐美玩家之間掀起巨大話題的《原神》種族爭議,實際反映在營收上卻是毫無波動,以這幾天的美國 iOS 暢銷榜做為參考範例來看,《原神》在日前開放達達利亞公子復刻轉蛋的效果似乎相當不錯,從讓遊戲從原本的 17 名直接往上爬到第 2 名,僅次《Roblox》。⁣

《原神》從亮相到上市一直都有各種批判的聲音,即便是爭議不斷的情況之下,《原神》仍舊為米哈遊帶來了不少收入,也讓其他同業看到橫跨多平台的可能性(姑且不論這樣的方向到底是好是壞),或多或少,《原神》的做法有可能會因此影響未來的遊戲主流設計。⁣

從《原神》營收狀況來看,這些負面的聲音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為米哈遊打了不少廣告,至少《原神》這部作品的名稱幾乎不會在社群討論中淡出,更可以說是沒事就會看到《原神》多次躍上熱門話題或是新聞版面⋯⋯等等。⁣

畢竟,在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的選擇不一定會和個人喜好有正相關。⁣

#4GAMERS⁣⁣⁣⁣⁣⁣⁣⁣⁣⁣⁣⁣⁣⁣⁣⁣⁣⁣⁣⁣⁣⁣⁣⁣⁣⁣⁣⁣⁣⁣⁣⁣⁣⁣⁣⁣⁣⁣⁣⁣⁣⁣⁣⁣⁣
#ACGnews⁣⁣⁣⁣⁣⁣⁣⁣⁣⁣⁣⁣⁣⁣⁣⁣⁣⁣⁣⁣⁣⁣⁣⁣⁣⁣⁣⁣⁣⁣⁣⁣⁣⁣⁣⁣⁣⁣⁣⁣⁣⁣
#遊戲情報⁣
#miHoYo⁣
#手機遊戲
#原神
#網路話題

6185
6185
2021年8月2日
熱度指數:28
說讚數:28
留言數:0

👏⠀⠀⠀⠀⠀⠀⠀⠀⠀⠀⠀⠀
「一九七三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決議,將同性戀完全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診斷列表中去除。」
⠀⠀⠀⠀⠀⠀⠀⠀⠀⠀⠀⠀
「很多人以為都市壓力大,自殺率較高,其實剛好顛倒,臺北市一直低於全國平均,臺灣自殺率最高的地方是山地、農村、偏鄉、海岸等社會經濟弱勢區域,跟所得以及離婚人口比例有很大的關係。」
⠀⠀⠀⠀⠀⠀⠀⠀⠀⠀⠀⠀
「但低收入戶住在同一個社區很容易形成一種氛圍或生態,大家在乎的是怎樣維持這個身分,脫貧的動力比較低。」
⠀⠀⠀⠀⠀⠀⠀⠀⠀⠀⠀⠀
「他們必須表現得比較好,很用力的活著,證明可以在這裡。連開瓦斯煮飯,都會被質疑有沒有可以自己開伙的條件。」
⠀⠀⠀⠀⠀⠀⠀⠀⠀⠀⠀⠀
— —
⠀⠀⠀⠀⠀⠀⠀⠀⠀⠀⠀⠀
我不太關注新聞、政治,書中提及的事件,我所了解的都很零碎。
原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在講精神疾病患者。
⠀⠀⠀⠀⠀⠀⠀⠀⠀⠀⠀⠀
關於病識感:知不知道自己可能有些狀況,以及願不願意到醫院就診。
得了小感冒,有人都會逞強不去就醫了,精神疾病當然也是。
這樣說來阿滴拍片表示自己得過憂鬱症值得推廣,知道耳熟能詳的名人都是對抗(或是接受)精神疾病路上的前輩,抵觸就醫的心情應該也會少得多。
⠀⠀⠀⠀⠀⠀⠀⠀⠀⠀⠀⠀
歧視跟偏見難以消除。就算大力倡導種族平等,有色眼鏡也只是進化成角膜變色片,存在而且更難被發現。
⠀⠀⠀⠀⠀⠀⠀⠀⠀⠀⠀⠀
貧窮意味著接受訊息的管道有限,報章雜誌、電視、書籍這些獲取訊息的管道都須要通過金錢購買,且越是有用的的訊息接觸的門檻更高,所以越底層階級越難向上流動。
⠀⠀⠀⠀⠀⠀⠀⠀⠀⠀⠀⠀
#成為一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