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蟲 分布獨家發現在FB粉專、Mobile01、PTT的網友最新推薦以及評價討論大公開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沙漠蝗蟲 分布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5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我是中壢人、婷婷看世界、葉大華、Chloe 克羅伊小姐等,共有337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沙漠蝗蟲 分布有關!另外還有關於沙漠蝗蟲的相關影片還有沙漠蝗蟲 遊戲王的各種內容以及沙漠蝗蟲 分布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沙漠蝗蟲 分布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沙漠蝗蟲 分布是什麼內容吧:

我是中壢人
2020年2月15日
熱度指數:1801
按讚數:1159
留言數:220

#沒有豬肉 #沒有稻米?
恐將嚴重重創中國的糧食供應!

婷婷看世界
2020年2月16日
熱度指數:460
按讚數:336
留言數:112

【蝗群會不會進入我國?農業農村部回應來了】

近日來,沙漠蝗在東非及西亞罕見暴發,多國宣布進入應對緊急狀態。農業農村部監測調度分析顯示,沙漠蝗對我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據介紹,沙漠蝗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的重大農業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隨氣流飛行達150公里,可跨紅海、波斯灣遷飛。

據了解,2019年1月,沙漠蝗群從蘇丹和厄立特裏亞飛越紅海,2月到達也門、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於3月到達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達中北部,對上述國家造成嚴重危害並積累了較高的蟲源。受雨量充沛和季風時間長等因素影響,當前東非、西亞及南亞國家正遭遇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索馬裏、巴基斯坦等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應對蝗蟲災害。

一是波及範圍廣。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遭受沙漠蝗危害。波及到的國家包括:東非的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裏、蘇丹、烏幹達、坦桑尼亞,西亞的伊朗、也門、阿曼,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據報道,肯尼亞已經有約105萬畝土地受到影響。印度555萬畝農田受害,損失超百億盧比。

二是發生程度重。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警告,東非地區情況極度危急,沙漠蝗蟲數量已達到3600億只。肯尼亞蝗災為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暴發,僅一個蝗蟲群就長60公里、寬40公里。沙漠蝗蟲自2019年6月在埃塞俄比亞東部和索馬裏北部聚集並快速發展,迅速成為該地區過去25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入侵事件。巴基斯坦暴發情況超過了1993年歷史上最嚴重的蝗災,今年預計僅小麥就可能損失10億美元。

三是後期形勢嚴峻。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測,今年2月至3月中旬,紅海兩岸和非洲之角的氣候和雨水條件仍然對蝗群繁殖有利。專家監測,沙漠蝗在40℃左右預計一個月一代,每代存活期長達3個月,蝗群每繁殖一代,種群數量增加20倍。如果不加以遏制,數量將呈指數型上漲,可能在6月份達到500倍之多。從非洲情況看,埃塞俄比亞、索馬裏和肯尼亞蝗群的遷移、產卵、孵化和聚集,將對南蘇丹和烏幹達構成威脅,並向蘇丹、沙特阿拉伯和也門內陸移動,東非各地的農民面臨糧食短缺。從西南亞情況看,沙漠蝗將在伊朗南部孵化並形成蝗群遷移危害,巴基斯坦蝗災擴散暴發成災概率大,可能造成糧食減產30%~50%,並對南亞印度等國構成威脅。

2月10日,聯合國在紐約總部舉行通報會,呼籲國際社會采取緊急行動,籌措資金,幫助非洲之角國家抵禦蝗蟲入侵,避免發生嚴重蝗災和人道主義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如不迅速采取行動,我們將面臨一場迅速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東非、紅海地區和西亞國家可能面臨大規模蝗災。

我國歷史上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的遷飛習性,但屬於不同的生物種。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史料中尚未發生沙漠蝗危害記載,但專家推測在雲南和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有沙漠蝗的分布。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蟲遷移活動的條件,相對濕度需要達到60%~70%。沙漠蝗猖獗發生的最大擴散區為緬甸、尼泊爾和印度。春季發生區的蝗群遷飛方向為印度—尼泊爾—緬甸—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植保植檢處了解到,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

葉大華
2020年2月16日
熱度指數:48
按讚數:30
留言數:5

另一個可怕的人類大災難,正逼近中國,且沙漠蝗蟲生長速度比武漢肺炎更兇猛更快!農委會也該開始戒備!

(摘)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據悉,本次蝗災始於非洲,然後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可以說僅一步之遙。

Chloe 克羅伊小姐
2020年4月14日
熱度指數:11
按讚數:11
留言數:0

#可怕的大蝗災 #非洲沙漠蝗蟲

2020年非洲4月初爆發第二波蝗災,蝗蟲數量是前一次的20倍

蝗蟲可以吃嗎?
落單的綠色蝗蟲可以吃,但超過60隻以上成群結隊的黃色蝗蟲是不能吃的。

蝗蟲群聚會變色 產生劇毒和臭味
蝗蟲的研究,必須分類為「群居蝗蟲」(Gregarious Locusts)與「獨居蝗蟲」(Solitary Locust)。 這是因為蝗蟲體內有一種基因叫「CYP305M2」,這種基因分別在群居或獨居時,會對蝗蟲產生不同的的結果。在獨居時,「CYP305M2」基因不會產生任何變化,蝗蟲本身會依照大自然的型態採用色彩偽裝,也就是保護色,所以獨居的蝗蟲本身是草綠色的,而且是鳥類最愛的美食,人類適當烹調後也是可以吃的。但群居時,問題就來了。在高密度環境刺激下,「CYP305M2」基因會讓蝗蟲產生化學毒素,同時身體也會變色

群聚(Crowding)環境會啟動「CYP305M2」基因,將「苯丙胺酸」(L-Phenylalanine)轉化為「苯乙醛肟」(Z-Phenylacetaldoxime),「苯乙醛肟」快速水解為「苯乙腈」(Phenylacetonitrile, PAN)。「苯乙腈」(PAN)可產生鮮豔的警戒色與難聞的氣味, 對天敵鳥類有強大的警告作用。當群居蝗蟲受到攻擊時,「苯乙腈」(PAN)會轉化為劇毒「氰化氫」(HCN)。所以群居蝗蟲利用「CYP305M」這個基因,將體內的「苯乙腈」(PAN)轉化為警戒色與劇毒「氰化氫」的雙重功能,實現使用化學武器防禦天敵的作用。

我在蝗蟲知識百科看到這邊⋯⋯已經覺得恐怖至極!

歷史上~明末崇禎時也曾經蝗災大流行。蝗蟲之所以為「蝗」,「皇」加上一個「虫」字旁,表示古人已經認為他是昆蟲界的王者。
崇禎大蝗災,開始於崇禎九年。崇禎十年,蝗災向西進入關中平原。崇禎十一年,在連續而又大面積發生旱災的條件下,蝗蟲迅速增殖擴散。
崇禎十年的蝗災區,隨著其範圍的擴大,在十一年聯合成西起關中,東至徐州一帶,長達上千公里的分布區。災區西端的寬度限於關中平原,東端在有利條件下,寬度可達400~500公里,在北直隸大名府、廣平府和山東東昌府一帶,形成蝗災重要危害區。
南陽盆地也遭受蝗害,濱海蝗區繼續發展,膠東半島的登州府及濟南府利津一帶,都形成新的蝗災區。 蝗災區的北界已北推至順天府密雲縣一帶。

長江三角洲在連續兩年乾旱氣候影響下,蝗災大面積發生,形成了長江流域蝗災的開始期。到了崇禎十三年,蝗災區的面積達到頂峰,黃河、長江兩大流域中下游以及整個華北平原都是蝗災區,江蘇、上海、甚至南方也全是蝗災。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 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陝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崇禎二年五月正式議裁陝北驛站,驛站兵士李自成失業。崇禎三年(1630年)陝西又大饑,陝西巡按馬懋才在《備陳大饑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六年,「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崇禎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年來,臣鄉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 無日不苦輓輸。庚午(崇禎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征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燐,夜夜似聞鬼哭。 欲使窮民之不化為盜,不可得也」。旱災又引起蝗災,使得災情更加擴大。河南於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其飢民多從「闖王」李自成。 崇禎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十四年,左懋第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飢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聖明垂念。」保定巡撫徐標被召入京時說:「臣自江推來數千里,見城陷處固蕩然一空,即有完城,亦僅餘四壁城隍,物力已盡,蹂躪無餘,蓬蒿滿路,雞犬無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這時華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 城為之空」,崇禎十四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傳染至北京,崇禎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